長江商房屋二胎報消息 外省醫院推“微信”平臺引爭議
  ■本報記膠原蛋白者 胡夢
  通過微信可以掛裝潢號、可以複診、還能取檢查結果。近日,浙江、湖南等地的一些醫療機構相繼推出“微信”服務平臺,引起廣泛爭議。昨日,記者採訪了不少市民和專家,專家提醒,醫療行業特殊,對於電話問診、微信看病這種“隔空”診療,有較大風險,不會輕易嘗試。
  微信結婚看病雖便捷,擔心看不准
  通過健康服務公司的褐藻醣膠微信預約專家號,一分鐘就能搞定;通過醫院的微信平臺可以不用跑腿就取到檢查結果;通過醫生個人的微信,拍照片或者視頻就能獲得診療意見……外省這種通過微信服務患者的舉動,江城市民對此有何看法?
  “通訊達人”吳女士說,現在醫療移動客戶端很多,自己使用過好幾種服務,都是有償服務的形式。“如果是醫院的官方微信提供這些服務,我們十分歡迎,當然希望看病越便捷越好”。
  “我覺得微信看病和網絡問診、電話問診是一回事,都有風險,如果真的要看病最好還是到醫院。”市民周先生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微信看病不夠準確,可能會出現偏差耽誤病情引起糾紛,因此能否準確診斷是關鍵。
  行業特殊,不會輕易嘗試
  記者近日瞭解到,江城專家開微信的不少,但真正用來看病的卻幾乎沒有。一家三甲醫院的專家告訴記者,自己有兩個微信號,一個純粹是私人用,一個是當初想用來做科普的,但由於想通過微信來問診的病人較多,他無奈只能“荒廢”了科普號。“不是不願意給患者提供方便,是醫療行業太特殊,萬一看錯了病惹上官司也耽誤了患者。”他說。
  對於外地不少醫生開通微信也救過病人的事情,不少醫生表示,這都是特殊事件,與日常的龐大的診療量相比只是鳳毛麟角,因此,微信看病還需要主管部門、所在醫院的規範安排,作為醫生不會輕易嘗試這種方法。
  只能科普,不能診療
  2012年1月,原衛生部作出了明確規定可以利用微博等傳播衛生政策和醫學科普知識,但是不能進行診療活動。對於此規定,醫院、醫生都表示贊同,“預防比治病重要,醫生在業餘時間做科普我們是鼓勵的。”一家三甲醫院的負責人表示。
  但是不同的疾病在不同階段的表現不同,不同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現也不同,因此,醫生不能“隔空”診療,對於微信掛號、領取檢查單,一些醫院認為,可以嘗試,但必須通過嚴格的權限,比如病歷號、檢查單號或身份證號,防止隱私泄露等問題。  (原標題:微信看病有風險,慎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75toezm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